所谓“天下踩”与“天空踩”:尽管是搜索的好帮手,需谨慎使用免费资料分享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资源的获取变得愈发简单和便捷,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里,一些打着“天下踩”、“天空踩”名号的免费资料分享平台,因其实用性高和获取门槛低而在络绎不绝地吸引着各种用户,尽管这些平台的确为获取某些信息提供了便利,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和明智地对待。
说说“天下踩”的由来。“天下踩”实际上是一个打趣性质的称呼,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各类社区、论坛、博客等地区留下的又有用又“给力”的评论或问答,例如在知乎、百度的回答区去寻找专业、精炼的解答,这些能迅速接触到知识内容的行为被形象地称为“天下踩”,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那些因时间紧、任务重而需要快速找到答案的群体。
而且除了知乎、百度等传统论坛,“天下踩”的概念也延伸到了各类知识型APP和软文中,比如一些专业的知识分享平台和自媒体大V里面有不少高质量的免费资料和精辟见解,通过他们的分享,网民们可以快速地获得经验、技巧、学习资料等,这种“以量为先,以质为上”的模式就构成了今日社会中的“天下踩”现象,不过在享受这种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其背后隐藏的几个问题。
“天下踩”的确是快速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但也因此会带来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和甄别的难度,由于“天下踩”的多来源与多形态性,各种答案的质量有差异是正常现象,有些人可能会为了追求所谓的“点击率”或“好评率”,而故意发布一些误导性的答案或重复性内容,这会给真正需要高质量信息的用户带来时间成本上的浪费或是误导。“天下踩”虽然带着极大的信息便利性,但也需要用户有相应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去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免费”的背后也可能隐蔽着其他的商业动机和风险。“天空踩”便是另一类看似与“天下踩”有所重叠,但实质上要更为复杂的免费资料分享概念,某些名为“天空踩”的平台或工具往往在提供免费资料的同时,幕后却获得了用户的个人信息或是合作伙伴的商业利益,这些平台为了提供所谓的 “免费大全”,需要大量用户数据来支持其运营和投放广告,或是通过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而进行数据交易、定向推送等商业行为,对于一些急于获取资料的普通网民来说,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潜在风险,而一旦大量数据被滥用或是信息过度披露,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
“天下踩”、“天空踩”等活动热潮也揭示了当前社会学习的某些方式和途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阅读”、“研究综述”以及长时间的资料研读降低到了对速食式快餐式学习方法的依赖,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效率,但却有可能牺牲了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正是这种快速消费的模式、极端的碎片化和图示化信息接收过于接近娱乐化消费的边界了,这也引发了对教育质量的担忧以及对是否真正能做到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的质疑。
“天下踩”、“天空踩”这类概念虽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网络的发展便利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启发,但不可避免的是其背后的隐患也需要用户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社会上的相应监管措施来加以防范和解决,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判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也期待业界、公共舆论和立法等能够对这一新兴的传播现象进行相应的规范与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利用好这些平台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而不被其所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